4月4日,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,依據新近出臺的《遼寧省綠色礦山建設專項規劃(2021—2025年)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,到2025年年底前,我省要實現新建礦山投產1年后100%進入綠色礦山項目庫;有效生產礦山綠色礦山建成率達到75%;綠色礦山建成數量達到420個。
據了解,我省已發現礦產128種,其中戰略性礦產資源25種,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125種,鐵礦、菱鎂礦、硼礦、滑石礦為優勢礦種。目前,我省已經形成鋼鐵、能源、有色、機械、化工、建材等門類齊全的礦業經濟體系。截至2020年年底,全省共有84家綠色礦山,位列全國第11位;阜新市海州區入選國家級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;全省639家礦山企業進入遼寧省綠色礦山創建庫。
《規劃》明確綠色礦山建設重點為抓好綠化美化礦區環境、設備改造升級、提升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、強化環境保護與修復、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以及探索礦地和諧發展路徑。同時明確,“十四五”時期著重提升新建礦山、生產礦山和已建成礦山的綠色礦山建設水平;重點推動遼東綠色經濟區內和省內菱鎂礦、大中型建筑砂石類等重點領域有效生產礦山的綠色礦山建設,以及重點突破露天礦山邊坡治理、小型生產礦山集約化數字化發展等關鍵環節,保障如期完成規劃任務目標。
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,在“雙碳”目標下,引導礦山企業走綠色發展、生態優先之路,既是礦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,也是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、保障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。通過調動礦山企業積極性,加強行業自律,開展示范建設,解決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矛盾,有助于實現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、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統一。